科技成果转化|南京派光研究院:“无损检测”为大国重器“问诊体检”


攻克无损检测“卡脖子”技术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规模大、速度快、客流多……常年载荷的铁轨必然会产生损伤,为轨道进行检测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可此前,大型自动化钢轨探伤装备的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同时,我国钢轨伤损检测主要还是依赖人工方式进行超声波检测(速度约3-5km/h),面对线路长,天窗时间短,高铁的维护标准、精度要求高等情况,这样的检测速度显然不足,难以适应我国大里程范围的检测。再加上现有技术识别准确度低,只能检测钢轨内部严重伤损,难以检测表面早期伤损,难以识别伤损的种类。

南京派光研究院王平正在查看科研产品


带着攻克国外“卡脖子”技术的使命感,抱着将科研成果进行有效转化的决心,南京派光研究院应运而生。“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背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等行业重大设施、材料产品的无损检测、质量评估、健康安全监控和寿命预测中,终于闯出了一条接轨国际、领先国内的‘无损检测’之路。”南京派光研究院董事长王平开心地说。

0
收藏
举报
条评论
评论